News
中國教育(yu)報(bao)-中國教育(yu)新聞網訊(記者 倪(ni)秀 通訊員(yuan) 趙艷嬌)近日(ri),在四川省通江縣勝利鄉(xiang)大營村周家院的(de)李來濱(bin)和李來源(yuan)烈士墓(mu)前,廟壩場小學全校(xiao)37名師生與8名家長一起給(gei)兩位烈士掃墓(mu)、給(gei)墓(mu)碑描紅,并(bing)開展“我為先烈獻朵花”的(de)主(zhu)題隊日(ri)活動。
趙(zhao)艷嬌 攝
為何(he)是(shi)師生自制的(de)花(hua)圈?校長(chang)邵天(tian)奇(qi)講述了起(qi)因。
李來濱和(he)李來源兩位戰士是(shi)在紅軍入川前,從陜西漢中鎮巴縣(xian)到四川通江縣(xian)執行偵察任務(wu)時(shi)犧牲的。學校得(de)知一(yi)直是(shi)當地老(lao)百姓(xing)給他(ta)們(men)掃墓,決定在清明節開展一(yi)次祭(ji)掃活動,教育引導師(shi)生不忘(wang)革命先(xian)烈,珍惜今天的幸福(fu)生活。
趙艷嬌 攝(she)
“紅色(se)基因代代傳,我(wo)們有(you)義務去祭掃烈(lie)士墓。”在3月29日(ri)召開的(de)學校教(jiao)(jiao)師(shi)會上,大(da)家提議開展“我(wo)為先烈(lie)獻朵花”主題(ti)隊日(ri)活動。花從何處來(lai)?學校離*近的(de)場鎮還有(you)20多公里,又不能(neng)讓(rang)學生去大(da)面積采野花,“我(wo)們美術室有(you)不少的(de)彩色(se)卡紙,可以(yi)自己來(lai)做。”美術教(jiao)(jiao)師(shi)包桂源提議。
“聽說學(xue)校要給烈(lie)士做花圈,杜蘭(lan)福、劉(liu)俊等家(jia)長(chang)主動送來了竹(zhu)子和綁扎絲。”3月(yue)30日下午,校長(chang)和家(jia)長(chang)一起編框架,學(xue)生和老(lao)師(shi)一起剪(jian)紙、做花,不到2小時,45朵(duo)花、45份(fen)敬意(yi)組成的花圈就呈現在大家(jia)眼(yan)前。敬獻花圈后,老(lao)支書吳(wu)映清給師(shi)生講(jiang)起了兩名戰士的故事(shi)。
趙艷嬌(jiao) 攝
“雖然學(xue)校有點偏(pian)遠,條件(jian)也(ye)相對(dui)艱苦,但祭(ji)掃活動(dong)讓(rang)我的(de)(de)心靈被烈士精神深(shen)深(shen)感染。”四川廣元(yuan)籍教師王嬌更加堅定了她(ta)扎根山村教育(yu)的(de)(de)決心和信心。
趙艷嬌 攝
本(ben)文轉載(zai)自中國教育新聞(wen)網,內容均(jun)來自于(yu)互(hu)聯(lian)網,不代表本(ben)站(zhan)觀點(dian),內容版(ban)權(quan)歸屬原(yuan)作者及站(zhan)點(dian)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(lian)系我們予(yu)以刪除!